https://i.imgur.com/7HIBW7r.jpeg 以下是歷史老師的清史時間。我學習很多。 清朝是如何絞殺蒙古人的? - 曾經讓歐亞所有民族聞風喪膽的蒙古人,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一蹶不振? 清朝刻意設計的統治方式有關。 清朝在蒙古實行『盟旗制度』,這是絞殺蒙古勇士的無形鎖鏈。 當年,蒙古鐵騎之所以睥睨歐亞,主要依靠靈活的機動性。 清廷意識到,要想讓真正統治蒙古人,首先就是要破壞這種社會特徵。 要將其分散成碎塊,並牢固地限制在固定的土地上。 使蒙古人不能再機動,不能再聯合,不能在四處征戰。 於是,蒙古各部按照地域,被劃分為盟旗。 內蒙古,四十九旗 外蒙古,八十六旗 西北蒙古,三十四旗 西套蒙古,二旗 青海蒙古,二十八旗 共計,一百九十九旗。 各旗大者數萬人,小者不過數千人。 分之,散之,而易為治。 更狠的來了,蒙古各旗的人口少,但官職可不少。 清朝替蒙古人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寄生蟲群體: --『世襲貴族』 爵位從上等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 到中下等的一、二、三、四等台吉…. 這些世襲貴族,是清朝給蒙古人安排的癌症。 貴族享有特權,供養他們的部眾則人口稀少。 從此部民負擔極重,生活長期處於勉強維持溫飽的狀態。 同時,清廷對各旗劃定牧場,嚴禁越境遊牧。 從此,天災來臨之時,蒙古牧民只能坐等救濟。 一旦救濟不及時,便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 即使沒有天災,長期固定地域放牧,也使得草場退化、沙化,畜牧業萎縮,生計日益艱難 。 除此之外,清朝無論內外戰爭,蒙古都要出壯丁參軍。 清朝對蒙古的徵兵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民族。 如此一來,蒙古永無重新強大之日。 最後,就是官營商業的致命一擊。 1844年,法國傳教士E‧P‧苟戈慕遊歷蒙古時,在鄂爾多斯遇到一位叫姚慶圖的商人,在 與之交談時,記錄下一番生動的說辭: 『您不熟悉蒙古人,他們就像孩子一樣……』 『我們挽著他們的手臂,答應貸給他們商品。』 『當然,這樣買的東西,自然要貴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利息積累起來,並且我們還要利滾利。』 『每年我們都要走遍草原,去收利息。』 『蒙古人的債務永遠也還不完,因為這些債務還要由其子孫們繼續償還。』 『他們用綿羊、駱駝、馬、牛等等來還債。』 『我們用非常便宜的價錢,收買這些牲畜,在市場上,再高價賣掉。』 後來清史稿是這樣描述的: 『晉商重利盤算,牛羊駝馬率以抵收欠帳』 『搜括將空,萬騎千群,長驅入塞』 『以致蒙古生計頗艱,貧瘠日甚』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清朝這種惡整蒙古的政策,還拉上了藏傳佛教作為保護色,實現一 石二鳥的效果。 清廷刻意對給予喇嘛優待,僧侶們可以免納稅、免徭役、免兵役。 一則,避免出現以藏傳佛教為號召的反抗。 二來,青壯年會集體進入寺廟當喇嘛,使整個蒙古社會,失去復甦的可能性。 從此,蒙古只是清朝的人力提款機,再無反抗的可能。 - 是為清朝統治蒙古的一國兩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web-ptt.org.tw), 來自: 36.234.207.1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org.tw/SportLottery/M.1742910944.A.59D
tinysun: 超喜歡你的歷史 112.78.87.29 03/25 21:58
zhandy35: 所以有了現在的蒙古 111.82.201.208 03/25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