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之銘言: : 好奇的事日本這麼小 : 有幕府將軍以後還是封建制 : 為何沒想過中央集權 日本說大也蠻大的 現代日本若包含北海道則總面積比德國還大(可以去查 這是真的) 就算去掉北海道 光論江戶時代以前的本州 四國 九州 淡路 等島加起來 也是不小 而且日本多山多島 地形破碎 交通困難 就難由中央政府有效治理 至於要說封建為什麼維持那麼久 其實中國法理上最長的朝代是周朝也是搞封建 周王雖然到了後期沒什麼實質用處 但也是名義上維持了一個中國之王的地位長達約八百年 日本的封建制就是類似周朝的狀態 其實封建制在國家太大難以治理時也是有其好處 可參看以下文章: ------------ https://web-ptt.org.tw/historia/M.1710852118.A.982 (節錄一些要點) 藩鎮說穿了就是下放兵權甚至統治權給地方官 是通訊跟交通手段很原始的古代大帝國 要迅速鎮壓民亂跟邊境衝突導致的必要手段 就連中央集權的明朝 到了晚期 邊境將領也都必須雇用私兵 才能組建有效部隊 ............ 甚至在西方的羅馬共和國與帝國的軍區制 也就是藩鎮化 為了對應地方軍事問題必須下放兵權給地方將領 但地方將領又有可能帶兵攻進中央或者彼此打內戰 在古代這是無解的 ........... 甚至到了現代 就算通訊跟交通手段進步 中央政府能緊抓兵權依然能對應地方武裝衝突了 每逢廣域天災或廣域暴動 也往往要有個制度授權地方首長調動軍隊 像是美國各州州長就有權調動州屬國民兵對應災害或暴動 ........ 就算在隔壁日本 阪神大震災之後 地方各縣知事也有權請求自衛隊災害出動了 這雖然沒有古代藩鎮化那麼嚴重 但也是要讓地方官有權調動軍隊才能及時對應危機的案例 ........... ----------------- 所以封建制釋放兵權跟統治權給地方首長 好讓其迅速對應地方危機 事實上是一種國家太大 交通手段不足時 必然會發生的趨同演化的政治制度 而且這有一種副次效應是會讓國家變成類似九頭蛇 一個頭有危機時其他的頭可以來救 就算頭被砍了也不嚴重影響本體生命 有時間跟資源可讓頭再生復活 雖然時常會發生頭頭互打 但整體來說名義上的國祚可以維持很長 除了日本 中國周朝 羅馬帝國 都是長期政權 甚至唐朝後期藩鎮割據時代的名義國祚也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在古代反而中央集權制度在國家太大時是很難有效運作的 必須要有高度的官僚體制跟通訊體制(驛站)才能維持 而且一旦天災人禍導致地方危機連發 分權變成事實上的藩鎮制或說封建制就是必然現象 其實大家都喜歡的中國三國時代的東漢末年就是這樣 為了對應黃巾之亂造成的混亂 漢朝就釋放兵權給地方首長了 -------------- https://w.wiki/9WwY 為了有效平定民變,於中平五年(188年)三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份刺史 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事權合一,加強地方政權 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黨。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 重,導致董卓討伐戰後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 https://ctext.org/hou-han-shu/liu-yan-yuan-shu-lv-bu/zh 後漢書 -> 列傳 ->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 議改置牧伯,鎮安方夏,清選重臣,以居其任。焉乃陰求為交阯,以避時難。議未即行, 會益州刺史郗儉在政煩擾,謠言遠聞,而并州刺史張懿、涼州刺史耿鄙並為寇賊所害,故 焉議得用。出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皆以本 秩居職。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 而且不只三國時代受歡迎 就好像日本跟歐洲歷史大部分都處在封建時代 這種群雄割據的時代 後世看起來反而比較有趣 當然實際生在那種時代的人是危機四伏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web-ptt.org.tw), 來自: 203.217.124.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org.tw/C_Chat/M.1711853735.A.7A7
awenracious: 中國其實很多都是名義上集權 實質仍是割據,只是大 03/31 11:04
awenracious: 家利益一致而已,只要突發狀況越多越嚴重就會開始亂 03/31 11:04
awenracious: 了 03/31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