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發文排版不易/不喜已不建議左轉,請直接滑掉 XD】 在二月初看到錯過試映會感到可惜 後來看到比預期的228 還早一天當然要來看 本來就很喜歡男主的戲 再加上 建築 這個關鍵字 外行反而更只能用隻字片語反映感受 這幾天事務也較多 就只用幾個重點分享 好雷的原因了 有些台詞只憑印象並不精確 也請見諒 ------------------- 以上已防雷----------------- 1. 畫面的特殊性: 普通的片頭片尾橫向上捲字體,硬是用了轉了角度橫卷的畫面,再加上大量有<路>的鏡頭,很難不想這是一段"追求"的故事 在片尾提到「重點是追求目標,而不是過程」,倒是一反通常安慰人的心靈雞湯句型,反而會想,有追求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片頭一開始的 自由女神像 也不是像常規立著鏡入畫面,而是倒的、斜的配著一片空白陰暗天空映入觀眾眼廉,彷彿從一開始就在說 自由是場笑話 另外第一次看到中場休息的電影,時間足夠上廁所和跑到樓下飲料店點杯飲料(平日下午),除了中場,還有明顯的"序曲、第一幕..."等文字 (雷)其實上下場最大的差別是男主的老婆是以書信(溫軟)、身驅(堅毅)的存在男主的身邊,這也會相當於男主怎麼看自己 2. 建築 片名The Brutalist 與 粗獷主義Brutalism 在谷歌上看起來是差不多的意思(有待專業補充) 事後查維基上說 風格是「使用未塗漆的鋼筋混凝土或磚,呈現角形幾何形狀和主要單色調色板」 不免還是會想到是一種赤裸裸想要表達 自己的樣子 給其他人理解 的感覺 片尾提到該建築是以在 集中營當中的經驗設計出有如封閉卻在天頂上使用狹長的光線、玻璃帶出自由想像的空間 突然想到這部片中不語的人 封閉內心的人 都像是在表達 受難 的情緒 在戰爭後興起的此類建築風格 反倒更像因為壓抑後無奈的靜語 像是希望 也像是在集中營後所提出的存在主義 到了美國 是又見希望 卻又有如富人的欺伍 只是自己想像的一場空 (補充) 書房真的好美 好的建築真的會像是一個好的藝術品 讓人玩味 如片中所述「重點在基底,壁畫只是裝飾」 3. 性與自我追求 (雷) 這部片有四個另我印象深刻的性場景,包括:A招妓、B女主幫男主套手槍、C男主幫女主摳摳、D還有男主受富人的侵犯 於A的部份,感覺男主到了美國,希望發洩慾望所以只是讓妓女口交(以致鴇母後來問他要不要男生),又保守壓抑又期待的心情,連自己都有察覺不到的渴望 (表嫂的發言雖然混障但也象徵男主在陌生的環境裡,有著自己都無法覺察的一面 於B的部份,在女主被救援到美國以前,男主靠著吸毒來維持自己的運作,彷彿美國夢(和後來女主吸毒後做愛)都是一種美夢的情境(又同時像是 飲鴆止渴 而女主的到來,似乎也象徵現實與過去(Tradition)的到來,強硬的要幫男主打手槍,也像是即將要被現實開始強暴的男主,對浪漫的面對 於C的部份,同理,像是要治理現實/過去(女主象徵),但毒(美國夢)反而要將過去逼近死路,這段會讓人覺得 男主在面對選擇之後,接受了來自異地的自己 於是,男主回歸一般人生活 於D的部份,是當男主重新暢想美國夢(完成心目中的作品)後,才發現這一切都只是為人作嫁,到頭來都還是一場被強暴的過程 從一開始富人/富人兒子(代間傳遞)這個象徵美國的角色就可以無端耍賴不付帳、中間要停工就可以停工,到後面開除就開除,哪一段不是權力地位不均被欺負的過程呢? 所以? 然後呢? 既使如此,他還是要為自己發聲 要直接用作為展示給世人看 不解釋的風格 「我想要做出"立方體" 我想要用建築引起政治刺激 讓左岸不只只有XXXX(忘了)」 這是當男主回答富人詢問為什麼要當建築師的話語 想想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靜默的所在 也許 直接做出目標 就是一個做出改變、推動這一切最好的倡議 4. 人物刻畫 男主 女主 表哥表嫂 外甥女 黑人父子 富人 富人之子 其他鹹魚:富人之女、監工與建築顧問、律師夫妻、外甥女丈夫、州長 本片片長雖長 但角色並不算多 而個性與寓意也都各有象徵 下半場出現的 女主原本是坐著輪椅 也可以說是象徵 傳統/現實被打折的印象;有如子女的外甥女,原本皆是無語甚至被同為二代寓意的富人之子欺負(從樹林走出、告戒男主已經隱忍很久) 直到要結婚回以色列那幕才第一次看到開口,回歸原本的自我脫去美國外衣就能夠活的自由自在 富人之子 也像是衝突下的矛盾體 要接受富人(美國)接受難民 但又不願意這麼接受上一代人的決定而不斷挑刺冷嘲熱諷,也蠻符合還沒充份多元融合的文化體 富人之女 是跟富人之子一樣雙胞胎的存在 但卻不似哥哥受陽剛氣質的父權印象 願意在女主最後到家邸申訴不公時出來阻止 也可能代表當時女權運動覺醒後的意象 女主說男主再也不會去看望表哥、而男主說表嫂的污蔑時,彷彿也在控訴過去在原本國家的土地上受美麗的表嫂(後來的文化/表哥到美國時表嫂都還沒出生的意象)污辱 在上半場剛開始的時候 (忘了誰說的/應該是男主說表哥) 但有一句話蠻深刻的「自以為自由的人,比任何人更不想自由」 相較最後回歸和外甥女住的男角 表哥一家才是 被美國捆綁放棄自我的(不想要自由) 其他的荊棘與助力 是反覆刺激男主思考"我是誰" 的提醒 在女主(現實)的提醒下 男主最後在車子裡哭喊出 「其實他們都不想要我留下來」 是啊 要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有多困難 這樣 更像是在說美國夢 就像一場謊言 多元併容的未來 就像他的建築是要花好幾年之後才能突破(甚至還要放棄一些的/圖書室) 用三個時間段表現:改店名的 表哥→ 與黑人為伍創造夢想 →由已變回以色列公民的外甥女上台發言 要被受到肯定 需要時間 要感受到改變 也需要時間 然而 人會老去 (老梗)只有美會留下 建築本身 不急不迫的成為見證這一切波動與改變的歷史 而歷史跟時間本身就是美的 有如這部片中透過不同時間的光影 所感受到的 「信仰」 美 或者說 做自己 本身就是一種信仰 大概是這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web-ptt.org.tw), 來自: 220.132.135.1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org.tw/movie/M.1740663931.A.3DD
f40075566 : 推 我真的很愛這部片 找個時間重刷好了 02/28 00:22
cheakmo : push,真的好看 02/28 08:13
beatfuture : 不管好不好看,你寫這麼多要怎麼看 02/28 13:46
rockma : 昨晚看了~晚場最後一場~中場休息有15分鐘~還不錯~整 03/01 11:38
rockma : 體還不錯~雖然收尾不愛~但演員演技配樂攝影劇情前半 03/01 11:39
tale1890: 求包養...管飽就好XD 03/01 11:39
rockma : 段好看~尤其配樂的帶入感蠻強的~ 03/01 11:40
TKPTT : 看完後Adrien Brody難怪奪下金球影帝 電影節奏和配 03/02 01:11
TKPTT : 樂都很不錯 03/02 01:11